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
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

2022年4月24日 15:05 阅读量 311 次

最早的关于白茶制作方法的文字记载出自明朝田艺衡的《煮茶小品》:“茶者以火作者为次,生晒者为上,亦更近自然,且断烟火气耳……生晒茶沦于瓯中,则旗枪舒畅,清翠鲜明,尤为可爱”,则说明宋代的制茶原料至少是一芽一叶,干燥用日晒,这是田艺衡笔下的田野作风,粗狂豪放,却是最接近自然的做法。

 

将茶叶用太阳光直接晒干后储藏是最原始的制茶技术。这样粗犷方法下制成的白茶不炒不揉、自然萎凋,为以后的茶叶后发酵转化提供了契机。

 
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1

 

千百年来,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茶叶制作技艺上的发展,白茶的制作在传承和创新中有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序。

 

从鲜叶采收、日光萎凋走水、炭焙干燥、捡黄去梗,到最后的精制仓藏,所有步骤都有一套独属于制茶师自己的标准。

 

他们像了解自己的掌纹一样了解出自他们手中的茶,所谓的标准都来源于两个字——传承。制茶师心中都有一把尺,时光将这把尺从父辈手中烙印到他们手上。

 
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2

 

1

采青——速战速决的战争

 

日出天光,茶农们全服武装,背上竹篓奔赴茶山。眼手之间的密切配合是制胜的法宝。如何在郁郁葱葱的树叶间,找到最鲜嫩、最适宜制茶的单芽、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,并迅速摘下是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的。有经验的制茶师都知道,要赶在下午4时结束,所以快速有效的单手采摘是每个茶农必备的技能,一般每天能采20-25公斤鲜叶,经验丰富的一天能采35-40公斤。

 
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3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4

2

萎凋——制茶师和茶叶之间的秘密

 

茶叶中水分的多少是影响茶汤口感和后期转化发酵的重要因素。水分含量较多的茶叶,在最后晒青时会发黑,口感苦涩,还会影响最后茶叶的成色,是对茶叶的极大损耗。所以采完的茶叶要在两小时之内,迅速送到晒茶厂进行晾晒,蒸发水分。这是对茶农们脚力的考验。

 

山路崎岖,可常年来往于茶山和晒场的茶农总能找到最好走的路。为了最大程度减少茶叶损耗,保证茶叶口感,他们往往不会在路上停留,在茶叶交接到制茶师手上之前,结束的号角就不会吹响。

 
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5

 

晒茶场是一片平摊干净,铺满了竹编的坐北朝南空埕。这里是整个茶厂阳光最好的地方,常年通风,保证茶叶能够得到充分的晾晒和风干,这个过程就是萎凋,制茶师都把这个步骤叫做“走水”,通俗易懂。这一步就是为了让茶叶在阳光的暴晒下蒸发掉大约80-85%的水分,控制好含水率。

含水率要控制好,这对“可长期保存”的白茶太重要了。不过要是没控制好含水率,茶叶水分太多,那么就会影响后期转化,严重的话就会变质。也因此,现代人也习惯用烘干机烘干茶叶,若是靠日晒和炭火干燥,可能无法做到准确控制含水率。

 
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6

 

萎凋程度的把握可以说是制茶师的入门考试。萎凋不足时,茶叶含水量高,可塑性差,制成的白茶香气低,且带有青涩味。萎凋过度时,茶叶含水量少,叶子干硬,粘性小,这样制成的干茶条索松弛,香低味淡。

 

制茶师们不看表,不用计时工具来判断萎凋的程度。他们只是在给茶叶翻身时,会时不时抬头看看太阳,然后又继续观察仔细观察茶叶的细微变化。

 
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7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8

 

每一次的萎凋,茶叶的形态变化都难以用量化的语言描述清楚,但中国人对于时间的把控总是很神奇。何时起风,何时有雨,何时该给茶叶翻身,长期与土地见劳作的人们,总能通过许多自然中细微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。

 

这是制茶师和自然之间的秘密。

 
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9
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10

 

3

干燥——高手间的过招

 

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和风干后,茶叶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其外在的形态。

 

尽管经过了阳光下的自然晾晒,茶叶中的水分含量难以达到可自然白茶自然发酵、后期转化的条件。炭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 
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11
众所周知,白茶干燥方式日光干燥、炭焙、烘干机烘干。日光萎凋、炭焙干燥是传统的制茶工艺,而当天气不好,茶农就会用焙笼炭火干燥的方式。炭培工艺是优点,但就是产量有限,所以后来依靠科技发展,烘干机的出现,人们便用方便有效率的烘干机来烘干白茶,精准的控制好应有的合格含水率。

 

存在即合理,在烘干机还未出现前,日晒、炭焙有着它自己的独特魅力,柔柔的太阳味与淡淡的火工香,闻之让人感到舒服。日晒不易,炭焙更不易。看似简单的东西,要完美展现却很难。喜欢炭焙白茶的人会很喜欢,不喜欢炭焙白茶的人可能喝不来。炭焙白茶喝着会比较醇,经过炭火的历练,它给人的感觉是内敛的,是柔和的,茶汤顺滑,也比较不伤胃,耐放也耐泡些,缺点就是制作很费神,而且容易做坏,影响损失毫香与花香,滋味不好。

 
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12

 

炭焙白茶怎么制作的,为何这么费神?炭焙白茶要用到焙笼,而焙笼烘焙主要看萎凋情况,如果白茶萎凋到七八成干,那么烘焙2次,第一次烘焙用暗火,温度大概80-100℃,一个焙笼里大概放2-3斤茶叶,大概烘20-30分钟。当白茶达到九成干时,我们摊开白茶晾一下,一个小时后再来复焙。复焙时也要用暗火,温度可以稍低,60-80℃就可以,然后烘到足干。烘的过程中,制茶师傅还要不定时翻动几次,让茶叶受热均匀,也为了不让底下的白茶烘焦了。

 
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13

 

如果白茶已经萎凋到九成干,直接烘焙一次,一焙笼放2-3斤,温度大概70-80℃,烘大概20分钟,烘到足干。切忌不能为了速度而用了高温烘焙,白茶的淡雅特性就已经提前说明了它适合文火干燥、文火慢炖的形式。

 

此时的炭焙,除了得到美观的外形,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通过干燥,破坏茶叶的细胞组织,让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各种多糖释放出来,与空气中的各种微生物和氧结合,进行持续的氧化作用。

 
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14

干燥可以说是白茶能够“越陈越香”的秘密法宝。无需多余的添加剂,自然界中的各种微生物就是最好的转化媒介。

 

干燥的过程耗时很长,至少3次,每一次炭焙茶叶的间隔时间,每一次干燥的炭火温度掌握、翻焙,就是制茶师和茶叶间的高手过招。招式由心而发,翻来覆去、一翻一回间游刃有余,制茶师的功力深厚可见一斑。

 

此时输赢已经不重要了,将所有的经验都灌注在这几片穿越过百年时光的叶子上,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恩,也是对自己和祖传手艺的交待。

 

4

捡黄去梗和再次晾晒——优胜劣汰

 

经过干燥后,原本翠绿的茶叶也由“愣头青”变成了“老江湖”。为了保证最后制成的茶叶漂亮、茶汤口感醇正,制茶师总会将带着最挑剔的眼光对茶叶进行最后一次的审查。在之前的制作过程中,难免会有一两片“漏网之鱼”的水分没有蒸发到最合适的程度,叶片在干燥后就会变黑变红。这样的茶叶不仅影响茶叶外形美观,苦涩味道也叫浓烈。

 

于是在最后晾晒茶叶的过程中,一片一片筛选,挑出过于琐碎的、发黄的叶片和老硬的茶梗,就成了制茶师交卷前的最后检查。等待最后的复焙,制茶师才算完成了这个阶段的战争,才算写完了一个阶段的故事。

 
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15

 

也许是晾晒时的一阵风,干燥时锅底下添的一把炭,摊青时制茶师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动作,漫长岁月中悄无声息地发酵或是品茶时的不同心情,茶汤的口感和这些偶然息息相关。

 

总之,日晒、炭焙,烘干机干燥都是要讲究一个慢工出细活的态度。因为干燥温度若太高,反而损害到内含物质,影响白茶的后期转化能力,就失去了白茶的最大特点。

 

每一环节,经由人的制作后,都带有的独一无二的情感温度,这和你一样,是不期而遇的。至于茶叶接下来经历怎样的岁月,会发生怎样的故事,有你来续写。

 

揭秘福鼎老白茶白毫银针寿眉制作传统工艺流程:一场时光与经验的较量插图16